区教育工作党委:立足“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 推动课后服务提质升级发布时间:2021/12/2 15:56:00 文章浏览:4426次 文章来源:教育局
为办好与松江新城发展同频同步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区教育工作党委立足“环大学城教育新高地”,用好政策支持和大学资源,用足办学优势,打造“课后服务5+2”升级版。全区8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开展课后服务,学生覆盖率100%、教师参与率99.76%。
做精做强“大思政”
在松江区创建上海市首个“三全育人”示范城区之际,区教育工作党委在松江云间“三心”工程课后服务升级版中,将“做精做强‘大思政’”作为工作重点。构建“铸魂育人”培育体系。以“大思政课”为载体,致力打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学附校积极与高校马院合作,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佘山外国语实验学校携手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开展每月一次“国防大讲坛”和每两月一次“理想信念教育”,从“习近平新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哲故事会”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推进区域法治教育。联合区司法局、团区委、广富林街道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华政附校依托华东政法大学,让课后服务课堂成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基地,做精做强刑事司法类实验教学优势,实施推进“晓人大、晓法庭、晓辩论”等特色课程,学校德育共同体深度探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打造区域法治教育示范校。
强基培优特色课程
区教育工作党委致力于增加课后服务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通过培育特色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打造跨文化课程。依托大学语言文化优质资源支持辐射附校“小语种”跨文化课程学习,上外附中松江云间中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合作,开设日、法、德、西等四类跨文化课程,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可以自主选择一门外语。开展优质体育课程。将大学体育优质资源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东华附校充分依托东华大学,实现师资融入、课程渗透,开展“普及+提高”体育课程项目建设,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体育项目指导。课后服务第一时段以年级为单位开设“普及类”体育课程,课后服务第二时段开设“提高类”体育社团活动,形成轮滑、足球、网球、旱冰、垒球、拳击等“一校多品”的体育课后服务特色。
互助双赢走向共生
区教育工作党委共享共建课后教学和实践资源,畅通对接机制,发挥大学优势资源辐射作用,探索课后服务工作新路径,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实现跨越式发展。构建特色课后服务课程体系。11所大学附校与11所大学强强联手,构建松江“大学附校群”,打造具有政治高度、教育温度、发展厚度、学校亮度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解决了家长的困难,促进了附校的特色建设,推动了大学与附校的紧密联系和合作交流,实现合作共赢。实现基础教育和高校充分互动的格局。大学附校与大学开展课后服务项目合作,在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习场所的同时,促进大学教师走出大学,参与探索基础教育建设,也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触到大学的优秀课程.大学教授主持的课题项目在附校开展,因此而受益的附校学生屡获佳绩。附校为高校大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供就业岗位反哺大学,两者相生相长,上经贸大附校每年为大学提供近30个实践岗位,每年录用3-5名松江大学城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