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茸梅居民区:党建引领“三圈共茸” 谱写社区治理新篇章发布时间:2021/7/5 15:30:00 文章浏览:7250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茸梅居民区内的小区类型多样,下辖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2个商品房小区、3个自建房小区和1个零星小区,且小区比较分散,总体呈现基础设施老旧、老龄人口居多、矛盾诉求多元的特点,是老小区中的典型代表。如何汇聚力量,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更好地服务居民,成了茸梅居民区党总支工作探索的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三圈共茸”党建项目应运而生。
“一网式”党建共建公益圈,打造茸梅强大“工作圈”
党建共建联盟化。茸梅居民区党总支整合区域资源,形成“3+17+N”工作机制。“3”即积极发挥在党建引领下,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的作用。“17”即中山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派出所、城管等17家党建共建单位,“N”为街道其他职能科室。“工作圈”的壮大,形成了基层组织、资源的大联动、大提升。
共建项目清单化。茸梅居民区与共建单位签订“一书三单”,即共建结对协议书、区域共建共治单位共享清单、共治意愿清单和共建共治个人志愿行动意愿单,形成丰富的党建共建公益项目清单。引导共建单位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多对一”众帮互助,“一对多”全域覆盖。驻区党员亮身份、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亲密“盟友”。

活动开展专业化。茸梅积极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为民服务新平台。服务对象向全体社区居民转变,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量身打造特色课堂,为老年人开设中医健康班等,为中青年开设瑜伽班等,为孩子开设书法、手工等兴趣课堂。服务内容向健康、医疗、安全、亲子、就业等转变,引入社会组织“幸福海马”,开启“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项目,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非药物干预训练和早期照护。
“一门式”综合事务公益圈,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米”
阵地建设功能化。茸梅居民区探索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吸引更多党员志愿者加入纠纷调解、关爱弱势群体等“零距离服务群众”活动中,有效延伸服务触角,将党的声音传递给居民,将社情民意反馈到党群服务站,真真实实地发挥“有困难可求助、有烦恼可诉说、有困惑可咨询”的作用。

民情走访责任化。茸梅居民区党总支将辖区划分为5个微网格,以“一名社工结对一名人口协管员负责一个网格”的形式,了解居民需求并及时进行精准对接,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群众,拉近党群距离。2018年至今,相继解决了破墙开店、长期乱设摊、乱种植等问题,缓解停车难、小区改造等问题。
社区治理信息化。党总支利用“小区微信群”,架起“互联网+”的社区治理沟通桥梁。各小区业主微信群、楼组长群、党支部群、“四位一体”微信群,及时发布便民利民、社区就业、社区卫生、社区文化、教育、体育以及助老助学助残等信息,让居民足不出户了解社区事务工作动态,让社区治理既有“智慧”,更有“温度”。
“一站式”主题活动生活圈,铸就茸梅“快乐家园”
按照“社区办实事、自治起作用、居民得实惠”的工作目标,茸梅居民区党总支聚焦居民需求,依托党群服务站“一站式”建设,重点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居民居住质量上下功夫。搭建集党群服务、学习教育、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生活平台,将有形服务阵地和无形服务功能延伸到社区。在茸梅“生活圈”,可以办理公共事务,实现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通过深化自治项目,开展“自治楼组+睦邻课堂”等,提高居民参与度、满意度。形成每周一次助老结对关爱,每双周一次睦邻课堂、每月一次便民服务和清洁家园、每半年一次文艺汇演、逢年过节帮困等固定动作,不断增进邻里关系。茸梅居民区党总支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党群服务深入人心,让群众有认同、愿参与、真受益,使茸梅成为每一位居民的“快乐家园”。

茸梅居民区党总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三圈共茸”构建社区特色服务模式,夯实社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盘活党群资源,吸引和调动辖区内一切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服务与管理,实现党心连民心、民心拥党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