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南门居民区:打好“三微”组合拳 助推社区治理新格局发布时间:2021/3/26 16:53:00 文章浏览:4863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中山街道南门居民区党总支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以解决群众重点难点问题为落脚点,构建以微实事、微治理、微服务为导向的“三微空间”,推动社区多元化、精细化治理,切实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惠民“微实事”,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时强调:“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情办好。”居民区党总支始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推动一项项便民惠民举措,真真切切地落实好惠民“微实事”。
“一米花园”种出文明之花。为解决居民宠物遛养与居民绿化美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居民区党总支在南良苑小区尝试推进“一米花园”社区自治项目。通过前期征询居民意见、召开“四位一体”联席会议,确定试行方案。由业委会出资,在居民楼门前绿化带安装防腐木栅栏,形成“一米花园”绿化带,避免宠物损坏绿化带的同时,为居民开辟了绿化种植新基地,解决了矛盾,美化了环境,通过花园里植物的认养,还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五心工程”惠及民生福祉。南门居民区由5个封闭小区和2个零星小区组成,房屋大多建于上世纪末,存在房屋老旧、设备老化等诸多问题。居民区党总支紧紧围绕“科创中山、乐居家园”五大行动计划,通过“三驾马车”联动,实施知民心、顺民心、安民心、暖民心、聚民心的“五心工程”。有居民提出茸南新苑小区道路两旁树木枝叶茂密给生活带来不便,党总支经过现场勘查,联系物业公司、业委会商讨修剪枝叶方案,经过绿化师傅的修剪,彻底解决居民所愁。
网格“微治理”,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实现社区精细化管理,居民区党总支积极探索形成居委协调、多方共管、居民参与的“微治理”模式。
“楼组微网格”增强居民凝聚力。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以楼组为单位,打造“楼组微网格”。如以党员高金秀为核心成立的“和谐楼道”,每逢过年,楼道组织开展写春联活动,送到每家每户,让他们感受浓浓的邻里情。在增进楼组居民间的了解、感情的同时,引导居民参与楼组自治,讨论商议解决楼道内不文明行为,做到楼道内事情楼道内解决,以点带面,形成社区治理新格局。
“网格红管家”提高社区服务力。以居民区的网格为单位,组建“网格红管家”队伍,实现群众由“站着看”到“跟着干”的转变。“网格红管家”不仅有社区干部、物业和业委会中的党员骨干,更多的是社区的老党员和热心居民,他们通过日常生活、巡查发现问题,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如社区凉亭的桌椅、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脏了,随手擦拭干净;社区绿地散落垃圾多了,主动捡拾处理;楼道有堆物,协助劝说清理。一件件小事,却是社区治理的基石。
“区域大网格”提升民生保障力。以党建联动为抓手,形成区域大网格,动员区域化党建单位参与其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南良苑小区外有一片未开发的荒地,长久以来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严重影响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居民区党总支多次与荒地所属公司协调并确认整治方案,环境整治后,焕然一新,居民纷纷表示:“终于可以放心地开窗透气,感谢政府为我们解决问题。”
贴心“微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为深入了解社区居民所思所想,居民区党总支坚持老传统、探索新方法,推动社区干部结合日常工作深入群众当中,切实做到急居民所急、想居民所想,把贴心“微服务”送到居民身边。
“错时值班”实现居民少跑路。为更好服务社区居民,居民区党总支坚持跨前一步、先行一步,以社区“一站式”办公大厅为立足点,通过落实“早一小时上班,晚一小时下班”的错时值班制,让社区居民特别是“上班族”可以真正做到进入一扇门、找到一个人、办成一件事。同时,随着错时值班制的实行,其他社区干部更能抽出时间与精力“走家串户”,收集社区居民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了解他们生活中的日常需求,有针对性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满足他们的多元服务需求。
“流动办公”实现信息多跑路。为进一步消除社区居民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距离感”,居民区党总支实施“流动办公进社区”项目,将办公室“搬”进了微网格,定期在社区设置点位,与社区居民面对面接触,在现场为前来咨询办事的居民回答问题,向他们宣传各种惠民政策,收集社区居民意见、建议,真正做到零距离服务。下阶段,南门社区“流动办公进社区”项目还将邀请各职能部门和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项目,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各类优质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度。
治理好、建设好、发展好社区这个大家庭,没有局外人,也没有旁观者。南门居民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打好“三微”组合拳,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架起连心桥,铺就幸福路,奏响和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