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荡镇:“幸福老人家”让老人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发布时间:2020/10/12 13:05:00 文章浏览:5006次 文章来源:石湖荡镇
解决老年人的“一顿饭”是提升农村地区老人幸福感的最直接体现。石湖荡镇党委结合“四史”学习教育,聚焦本地区老年人助餐问题,积极探索破解方法,回应群众关切。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幸福老人家”项目应运而生,切实满足了老年人助餐需求,确保“四史”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精准对接需求,开设老年助餐试点
镇党委深入推动老年人助餐服务项目,统筹各部门资源力量,调动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让有需求的老人都能按时吃上“健康饭”“可口饭”“热乎饭”,不仅让老人们心里踏实,更为他们的子女免去后顾之忧。今年以新姚村为试点单位,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积极筹划“幸福老人家”建设,解决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日常用餐难题。坚持问题导向。随着老龄化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目前,新姚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00多人,村里“空巢化”现象严重。再加上他们的子女基本都在城区,有时候子女为老人一次买足一周的菜,无暇每天照顾老人,还有许多老人因行动不便,每餐只是随便应付。搭建对接平台。为解决老人的日常用餐难题,镇党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工作,在社事社区办的牵头下,由去年刚成立的上海市松江区壹意为老服务社开设“幸福老人家”项目,并提供老人助餐专业服务指导。今年3月,新姚村村民张桂英申请加入项目,利用自家闲置房屋打造一间“幸福老人家”,为周边老人提供助餐场所,可容纳30人现场就餐。新姚村党总支安排党员志愿者、网格长深入排摸,通过实地走访,确定对助餐有需求的老人名单,并联合社会组织根据前期排摸结果,挨家挨户上门听取意见,对老人的身体情况、饮食习惯、可接受价格、是否需要送餐等进行调研。针对有需求的老人做好登记采集工作,项目正式启动后,就有29位老人预约了助餐配餐,其中16人选择配送到家,配送员每次做好老人需求记录,为提高服务质量采集数据,进一步提高其满意度。坚持统筹协作。由社事社区办作为牵头部门,加强对助餐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与多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深入现场指导,做到实施有方案、完成有时限,并配合安监所、市场监督管理所加强食堂安全监管,确保供餐质量和食品安全,坚决守好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精心打造项目,提供老年健康餐食
一叠碗筷、一群老人、一个小食堂,成为了新姚村老人的暖心之所。今年8月底,石湖荡镇“幸福老人家”项目正式运行,这里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小家变成了暖融融的大家。“幸福老人家”不但做到一周的菜谱几乎不重样,每顿包含一大荤、一小荤、一素和一汤,而且价格实在、服务贴心,碰上下雨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对日渐年迈的老人来说是一场“及时雨”。
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负责人张桂英很有感触:“以前每次回村,看到这些阿婆公公吃冷菜冷饭,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想到我这房子正好空着,就想为村里的老人烧热菜热饭,也让他们在外的孩子们放心。”她不仅把自家空置了30多年的老房子修葺一新,客厅里装上了电视机,每间房间里还配上了空调,给老人提供吃饭休息的场所。同时,也得到了丈夫和儿媳的大力支持,如今丈夫掌勺、儿媳帮忙打理,全家总动员把“幸福老人家”打造得充满暖意。村里的老人们品尝着热气腾腾的美味佳肴,纷纷感叹:“每一顿饭菜都很合胃口,荤素搭配,烧得不咸不淡,新鲜又好吃。”

精细提升服务,形成为老服务模式
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石湖荡镇类似“幸福老人家”的模式早就有了。2014年11月,爱老敬老的顾仲珍创办的民生服务站洙桥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对洙桥村民开放,为老人们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像这样的爱心餐,67岁的顾仲珍已经做了七年,其中也离不开全家人的支持,为了减少开支,顾仲珍和老伴在自家农场里种稻、种菜,小儿子在助餐点掌勺,大儿子遇到周末就会来为老人端饭送菜,这种“全家总动员”的模式让日间照料中心成了温暖的大家庭。
启动老年助餐项目是石湖荡镇近年来用心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生动缩影,接下来,石湖荡镇党委将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共治模式,进一步加强助餐点和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力度,拟在泖新村、东夏村等地区开设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覆盖面,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助餐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