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昆山镇平复苑居民区党总支:“家门口的课堂”让楼道“升温”了发布时间:2018/11/28 14:15:00 文章浏览:4081次 文章来源:小昆山镇
几把板凳、一张茶几,配上学习资料,一堂生动的“家门口的课”就开讲了。近日,在小昆山镇平复苑小区20号楼道内,不少社区党员重拾当年在农村空地上“嘎讪胡”的习惯,在楼道底楼约10平方米的空间内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学习区域。
“小时候邻里之间走动很频繁,冬天一起晒太阳,夏天一起纳凉聊天,大伙总是能聚到一块,现在尽管搬进了新房,但楼道中始终有点冰冷的感觉。”平复苑居民区党支部副书记芦君惠说。近年来小昆山镇大量农民搬进动迁安置房,平房变高楼,农民成了市民,老党员们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交往方式、兴趣爱好一下子改变了,一种自在仿佛失去了依托。为了帮助他们重拾这种温馨的感觉、向往的美好,“家门口的课堂——楼组板凳课堂”,在平复苑居民区开始试点。
“现在退休了,没有了上班的压力,有更多的时间投身社区,跟老姐妹们一起在社区巡逻、学学剪纸、上上党课,别提有多高兴了”,家住平复苑小区的党员顾文英退休第一个月,便拿起了手中的剪刀和红纸,在“家门口的课堂”内教授社区居民剪纸,不一会儿,只见各具特色的“鲤鱼”“喜”字在她的巧手中就成型了。
由小昆山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社区学校和各居民区联手打造的“家门口的课堂”,内容包括“微党课”“微运动”“微手工”等,旨在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的实践基地、党员服务的示范基地和市民修身立德的体验基地。“微党课”内容颇为丰富,由党员志愿者为居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身边的党员感人事迹,面对面交流更加无拘无束;“微运动”由四五个学员在楼组里跳操、学学舞蹈;“微手工”包括学习剪纸、插花、茶艺、陶艺等。“家门口的课堂”一周两次,安排固定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时事形势、理论教育、法律法规、绿色环保和健康养生等内容。楼组板凳课堂很好地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氛围,让那些不愿走出家门学习、活动的居民有了在家门口学习的机会,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随着“家门口的课堂”的不断推行,这里也成为党建引领下居民自治的“议事厅”。许多居民自发组织讨论创全工作、小区建设和管理、关爱孤寡老人等话题,并将讨论结果上报给居民区党组织,再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有了这个课堂,楼道内乱堆乱放的现象没了,互帮互助的氛围浓了,冷冰冰的楼道温度升了,心与心的距离近了,一种“与邻为学、与邻为乐、与邻为善”的和谐邻里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