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投资公司党委: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提升泰晤士小镇综合管理能级发布时间:2017/10/9 14:26:00 文章浏览:3918次 文章来源:国资委
泰晤士小镇是一个具有居住、旅游、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大型社区,随着小镇人气的不断攀升,如何平衡好商业、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居民区住户的宜居诉求,逐渐成为困扰小镇多方管理主体的难题。新城投资公司党委针对泰晤士小镇停车难、环境扰民等问题,在充分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整合现有党建资源,结合当前实际需求,建立“4+2”多元共治自治主体新架构,积极提升泰晤士小镇综合管理能级。
完善架构 夯实基础
新城公司党委于2016年下半年整合泰晤士小镇文化创意园和原有的小镇管委会,设立泰晤士文化创意管委会。以社区党建为抓手,积极参与、推动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建立“4+2”多元自治共治新架构,“4”即为由管委会、泰晤士小镇居民区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公司组成的社区共治主体,“2”即由商家与居民组成的自治主体,全面推进小镇综合管治工作,有效拓展了区域化党建的载体,明确了联动机制,整合了建设和治理的各类资源。
在“4+2”多元自治共治中,管委会全面负责协调和处理各类问题,居民区党支部发挥引领、统筹、协调作用,业委会负责协调居民区内管理和服务,物业公司负责小镇的具体物业管理与服务。作为自治主体,商户和居民分别做好商业自律和居民自治。“4+2”治理架构使各管理服务主体明确了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实现了从“单一行政管理”向“多方协商治理”的转变,进一步激发了治理活力。
民主协商 形成合力
公司党委根据现有资源,积极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主要通过商业区、居民区代表会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等,广泛开展社区共治自治民主协商,交流看法观点,协调矛盾问题,商讨解决方案。对于社区存在的治理难题,搜集民意,鼓励居民通过自治团组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建立“共建共管”微平台,让居民商户在网络上开展监督和评议,群策群力商讨问题,成功解决了车辆停放不规范、商家装修材料不合格、餐余垃圾乱丢弃等影响环境的问题。目前使用平台的商家居民近300多人,商家占到80%。
创新机制 增强实效
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公司党委注重发挥区域化党建独特优势,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聚焦问题,多方联动,攻坚克难。根据管理功能定位,服务对象需求等,设立多元化管理平台。一是成立安全、风貌、商业运营三个联席会议,制定管理服务标准,协调各方利益,协商解决涉及社区公共安全、风貌保护、维护商业形象等各类问题。为确保联席会议切实发挥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巡查小组,明确专人定期开展巡查记录,及时反馈有关问题。针对小镇停车难等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制定了《周末节假日车辆限流管理方案》,并委托物业加以实施。在街道大联动的支持下解决了小镇轰趴馆扰民的顽症,提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与归属感。二是成立联合工会,由管委会、居委会和商户代表组成,组织商铺业主开展沟通交流、资源共享,进行互动监督,提升商业自律意识。三是联合社区成立居民自治团组,组织居民组建了关爱互助、文明创建、文体教育、绿色环保等自治团组,国画班、排舞队等10多支文化团队,开展各类活动,来凝聚民心,和谐社区。
营造氛围 服务产业
为加强双休日、小长假综合管治,新城投资公司党团志愿者与交警、公安、物业等合作,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确保车辆有序畅通。同时,在居民区党建服务站点,在酒店、停车场等场所为乘客提供义务咨询服务。通过精细服务,在优化小镇商业、居住环境的同时,营造了和谐氛围,提高了小镇文化、产业、商业与创新的结合度,近年来引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健康”等“互联网+”新兴产业落户,孵化出“美茵舞蹈戏剧中心”“蚂蚁创客中心”“泰晤士智慧健康社区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实现了英式风貌小镇产业升级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