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街道:蓝二新“锋尚” 社治大平台发布时间:2016/4/6 16:57:00 文章浏览:3867次 文章来源:中山街道
蓝天二村居民区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松江最早的农民动迁安置小区之一,2006年属地管理后划入中山街道。居民区现有住户2283户,常住人口7458人。居民区现有党小组12组,在册党员148人,在职党员65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区委“1+10”文件精神,居民区党支部深入剖析社区治理瓶颈问题,以党建“锋尚”项目为探索,创建“融合百姓力量、促进社会同治”的大平台模式。
“六室”驱动,引领居民自治
项目以六个党员工作室为核心,以蓝天二村的主要需求及问题为导向,带动发展六支管理、服务、教育型团队。自我管理—视觉督察团、娘舅帮帮乐团队。结合网格化管理“1+X+Y”结构,以街道银牌志愿者李园生工作室为核心的“视觉督察团”,成为X板块中的核心力量。一方面,发挥“眼睛”功能,行使网格事件发现、处置之责,另一方面,对居民区各项工作行使监督、建议之责。蓝天二村房屋基本为楼板结构,内嵌铸铁管网腐蚀严重,造成漏水纠纷多、邻里矛盾多,以街道优秀党员曹金珠工作室为核心的“娘舅帮帮乐”团队,主动参与社区家庭、邻里矛盾调解,在女性维权的案例和宣传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我服务——爱心直通车、阳光伴您行团队。蓝天二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920余人,其中90岁以上老人29人。以市优秀志愿者陆木锦工作室为核心的“爱心直通车”团队,为孤老、独居老人提供理发、量血压、剪指甲、洗菜、配药等上门服务,为老年人们带去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作为中山街道残疾人最多的居民区,以残疾优秀党员蒋金龙工作室为核心的“阳光伴您行”团队,通过走访残疾人,调研残疾人家庭基本情况,梳理特殊残疾人家庭信息,为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家庭送服务。 自我教育——夕阳文化苑、亲子最时光团队。蓝天二村居民结构多以拆迁村民为主,原有文化活动较少、单一。以汪美英党员工作室组建“夕阳文化苑”教师团,吸纳有特长的居民,为社区居民开班授课,越韵越剧、海纳小品等7个社团应运而生,增强了社区文化氛围。豆蔻银华、清风舞韵等培训点,正申报松江区文化普及点。蓝天二村儿童数量较多,约710余名,以卢燕党员工作室组建的“亲子最时光”团队,除卢燕自身是幼师外,吸纳了团队指导徐雯芳、骨干史秋芬等多位幼儿园教师参与,每月为社区家庭开展超轻黏土、软陶等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吸引儿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
“六社”联动,谋求社会共治
居民区党支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跑出去”与美高适等多家企业形成社区共建联系。另一方面,“打开门”吸引了百姓义工、杏林义工、睿智学校、裔智发展、大海公益、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一方面参与到六支团队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贡献“幽默罚单”、“就医绿色通道”、“话剧培训”、“儿童趣味绘画”等优势资源,共同参与治理、服务社区。
“二微”互动,年龄层次多元
参与社区管理,改善以老年人为主的现状。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蓝天二村美丽家园”,招募项目成员、便捷发布项目活动,吸引更多年龄结构的居民参与到项目中来。二是创建各团队、社团的微信联系群,线上线下互动结合,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加入,也使得组织间的沟通更为密切。
“一站”促动,激励项目发展
建立“锋尚驿站”等多元的激励体系。时间银行板块,通过刷卡等记录方式,将志愿者的公益时间进行记录、储存成积分。积分兑换板块,可进行虚拟及实物兑换。志愿团队可集体兑换特定公益项目,让积分直接变成服务。剩余积分可兑换爱心企业的实用物品。锋尚榜单板块,全方位记录、展示团队活动内容、人数及频次,阶段性评选锋尚公益团队、锋尚公益人。
“锋尚”项目开展以来,参与项目者近百人,服务对象近千人,开展活动70余次。越来越多的蓝马甲出现在居民的视野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走向蓝二,越来越多的服务踏实推进。我们追寻无限的共鸣与无界的参与,我们将倍加努力,引领更多居民参与到项目中来,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贡献社区,让蓝色之光出现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让锋尚精神辐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