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墩镇长溇村:民情工作走民间 规范服务暖民心发布时间:2016/3/21 10:29:00 文章浏览:4211次 文章来源:车墩镇
为更好地推动发展、服务民生,村党总支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坚持致力于软环境的打造。自2008年车墩镇“民情工程”启动以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完善走访联系机制,在普遍走访、实现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户两室”为重点的工作方法,重点保障困难及大病家庭户、老人等弱势群体。2013年起,党总支开展组团服务“一村一品”项目,即通过培育文体骨干,服务百姓健康生活,以健康多样的文体活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与村民近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村民所思所想。
2015以来,在不停地摸索和尝试中,长溇村着力推进“民情工作走民间,规范服务暖民心”项目,从民情收集、分类处理、回应反馈、跟踪评价四个阶段,进行梳理完善,形成民情工作流程,使服务更为规范化,全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五个渠道”构建多方位民情信息网
渠道一:民情工作室。充分利用民情工作室,完善村民来访接待制度,根据村民具体需要安排相关人员接待。以村民为对象召开季度民情恳谈会,主动邀请村民来说问题、提意见。渠道二: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加强日常联系、收集民情方面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渠道三:民情睦邻点。在村老年活动室设立民情睦邻点,设置民情信息员,通过和老年活动室以及卫生室的老人们拉家常、闲聊攀谈等方式获得民情信息。渠道四:文体团队。文体团队是长溇村的一大特色,党总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组织文艺沙龙队、丝网版画创作队、门球队的负责人在村民们日常的锻炼和自娱自乐的活动中了解民情。渠道五:网格块区。将组团式服务和综治网格化管理进行整合,使服务块区进入网格,逐步形成五大网格,形成以网格长为第一负责人,联系网格员,共同负责收集本网格的民情信息的工作格局。
“三组流程”精细化民情工作程序图
一是推行民情“四类别”处理模式。将日常受理的民情按照现场答复类、限时承诺类、联动上报类、建议意见类进行分类处理。现场能解决的,随来随办;现场不能办理的,限期办结;权限范围外的,集中上报,在上级批复后的3个工作日内答复群众;村民的意见建议,提炼整合,取长补短。二是“四措施”完善回应反馈机制。采取时效首要制、首问责任制、公开反馈制、分散答复制等措施反馈办理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谁接访则由谁承担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在承诺村民的时间内,及时向村民反馈进展情况;通过公开栏,将收集到的民情信息及处理情况向村民们公示,对人户分离的村民或情况复杂的事项,以入户、电话等方式单独反馈给当事人。三是强化落实跟踪评价“三方式”。建立了重点回访、月度分析、季度评价的机制。对急难问题、诉求集中的民情,重点回访,收集新信息,了解满意度;每月,以民情信息员为对象召开民情恳谈会,对近期碰到的案例、难点进行沟通交流,学习各条线具体政策,提高信息员处理问题能力;每季度,以村民为对象召开民情恳谈会,由村民对民情处理情况进行评价。
“三支队伍”打造民情专项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达到项目预期目的,党总支通过纵向发展、横向整合,将村民组长、党小组长、党员纳入网格,打造了三支民情专项队伍,除收集日常民情信息的工作外,又各司不同专项任务,使之相辅相成。一是宣传“广播”队。民情睦邻点结合文艺沙龙、门球队等文体团队,指导村民阅览报纸、参加文艺演出和体育锻炼等文体活动,还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远程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向村民宣传近期的政策精神和正能量事迹,不断扩大宣传面。二是民情“找茬”队。以网格为单位,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关注意识,对村容村貌、社会事业等村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发现、随时上报,及时解决,并监督落实情况。如12组的党员小陈发现队中有流动人口租住户搭建违章建筑的情况,他发现后及时上报,党总支在给予警示无效后的首个工作日,就联合相关部门拆除了违章建筑。三是多样“服务”队。融合多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向村民发放便民联系卡,进一步开展“五送”志愿活动,引导党员做志愿服务的示范者,尽力为村民提供更方便快捷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党员们的责任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
项目开展以来,长溇村党总支通过民情信息员共整合并解决村民诉求85件,使党员群众联系更为紧密,班子成员之间配合得也更加默契,整体服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总支的服务效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