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党校:“三学”提升看家本领,“三深”坚持党校姓党发布时间:2016/1/19 9:07:00 文章浏览:3358次 文章来源:区机关党工委
近年来,松江区委党校坚持将理论教育作为根本,党性教育作为核心,立足“三学”提升干部理论素养,掌握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聚焦“三深”增强干部党性修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努力增强培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调研与座谈中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学
在主体班的课程设置中,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列为理论学习的“必修课”、“第一课”。围绕优化课程设置,开班前充分调研,与学员开展座谈,结合不同工作领域学员的需求科学谋划课程。如选学《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使学员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看家本领”;选学《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帮助学员学习唯物史观;选学《共产党宣言》《列宁“最后的书信和文章”》,使学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选学《资本论》,了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学《矛盾论》《实践论》,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等等,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力求使学员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自学与听讲中精读原著,原原本本学
针对经典难读、难懂,学员容易畏难的情况,为帮助学员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区委党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坚持制度化学习与自主化学习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安排专题自学,强调学员对经典著作的文本阅读,让学员在原汁原味的阅读中领略经典的魅力,培养学员研读艰深理论著作并从原著中获得启发的能力。在学员先学一步的基础上,精心选聘市委党校和复旦大学等高校的资深教授对原著进行解读,精讲马克思主义经典的代表性著作,帮助学员掌握贯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在讨论与交流中领悟真谛,联系实际学
为引导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学习思考,党校将小组讨论、班级交流等教学环节贯穿整个培训过程,变学员被动听、被动记、被动参加讨论,为学员主动读、自己讲、谈体会。小组讨论上,学员根据主题,结合实际,独立思考,人人参与,敢于发言、善于发言、精于发言;班级交流时,学员代表立足各自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畅谈学习感悟和思考。
深度定位,将严谨学风摆在首位
与区委组织部、区人保局联动,建立考核情况与干部的学风评价、学分认定挂钩制度,缺勤时间超过总培训时间的七分之一,即视为出勤达不到规定要求,未完成课程的学习培训,不能获得相应学分,不发结业证书。建立干部自主选学情况通报制度,对选学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发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等及时进行通报。将工作流程细化为前期策划、合作沟通、教学设置、信息发布、组织申报、具体实施、考核登记、评价反馈等8个环节,专人负责各环节管理,加强了干部选学工作流程的责任落实和团结协作。
深入体验,将内心认同视为基础
党性考察是锤炼党性,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区委党校多次组织学员赴井冈山、瑞金、古田、北京开展“从摇篮到梦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党性考察活动,并结合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学员赴南京开展“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创设“五个篇章,七个环节”的教学步骤,即通过缅怀篇、事迹篇、家园篇、对照篇、感悟篇等五个篇章,利用现场教学、音像教学、激情教学、体验教学、拓展延伸教学、访谈教学、专题教学等七个教学环节,让学员们在党校课堂里学、纪念馆里学、红色旧址前学、在野外现场学、高速公路上学、诗词红歌中学,从而对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纯洁党性有更深入的感受,解决怎么学的问题。通过深度现场考察,使学员在心灵受到震撼和感动之余,增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
深刻思考,将学以致用作为追求
注重学用结合,促进学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应用于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实际中,不断增强学员在工作中科学求实的意识和争取群众的能力。个人层面,引导学员积极对照自身实际、对照岗位实际,将考察中学习的先进典型精神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做今日学习者、明日践行者。班级层面,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开展班级交流活动,加强学员间的互学共学,提升思考上的深度和广度,在松江报等媒体上刊发学习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党校层面,加强对考察全程的总结反思,请学员作评议、提建议,为今后各类主体班教学提供有益借鉴,以更缜密的编排、更丰富的内容,切实实现对干部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