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融、转”三步走:松江区积极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发布时间:2015/11/23 15:46:00 文章浏览:3958次 文章来源:admin
松江区整合利用区域党建资源,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积极性,突出党建引领,注重机制建设,在“建、融、转”三个方面下功夫,推动驻区单位共驻共建,进一步深化了区域化党建工作。
注重“建”,形成多维度、全覆盖的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
松江区将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统筹联动作为重要内容,在区、街镇、居民区三个层面分别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实现三层联动、同步推进。
区级平台,发挥示范引领、整合协调、联情联谊作用。在区级层面设立区域化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批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属党(工)委和48家党组织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在松江的中央、市属企业、医院、高校、部队等驻区单位。按照单位性质和行业类别,将48家驻区单位分为三个工作小组,选取业务指导部门或联系较为紧密的街镇作为协调联系单位,待条件成熟后,在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建立专门委员会。区级联席会议通过示范引领、整合协调、联情联谊的作用发挥,进一步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双向服务、互利双赢的良好局面。
各街镇平台,打造权责明确、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各街镇已基本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通过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议、座谈会等方式,主动了解驻区单位的需求和建议,依托结对共建、组团服务等已有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驻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提供资源。经初步梳理,各街镇共有驻区单位442家,将逐步纳入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
居民区平台,实现党组织功能定位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全面推行居民区“大党委制”,各居民区共有“兼职委员”316名,其中兼职副书记94名。一批社区民警、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的党员代表通过规定程序兼任居民区党组织成员,居民区党组织整合、统筹、协调区域党建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发挥原有的区域性议事会、居民区党员代表会议等载体的作用,推行居民区党组织主导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政务评议会等制度,推动驻区单位共同参与商议社区党建、管理和建设等工作。
注重“融”,构建多元化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
松江区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实行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整合协调资源,有效激发驻区单位在公益服务、资源支持、关系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梳理资源、需求清单,为对接需求“牵线搭桥”。整合形成了各党(工)委和驻区单位的资源、需求清单,为各单位开展合作提供参考,首批共有资源清单282条、需求清单176条。不断增加完善和适时调整资源、需求清单,通过有效整合、统筹安排,有利于各单位发挥特长和优势,采取双向互动、多方联动的方式,设计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区域化党建项目,实现党建联建“全覆盖”、沟通协调“零障碍”。
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工作,实现联系沟通常态长效。印发《关于做好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党的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党员到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制度,探索实施驻区单位社会责任报告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报告制度。截至今年10月31日,到社区报到的党员人数为14614名,占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人数的89%,到所在地报到的党组织数为752个,累计参与社区活动17362次,主要为文明志愿者、政策咨询、健康义诊、普法宣传等,进一步打造在职党员和驻区单位参与区域化党建的有效载体。
深化“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体现服务功能。各级党建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化党建服务平台,深化“党员到社区、人人做公益”志愿行动,广泛开展以“服务党员、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服务日活动。全区各党建服务中心共开展了各类活动346项,参与活动的党员志愿者人数达4400余人次,服务党员、群众共计7800余人次。进一步密切驻区单位与社区党员群众的关系,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以实际行动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各街镇以区域化党建工作为载体,积极探索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岳阳街道结合社区管理共同体建设,发动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物业公司、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为辖区的社会社区治理管理出力,达到了自治与共治的有机结合。方松街道运用“六步”工作法,每年推出活动项目供在职党员认领,搭建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平台。泗泾镇在开展党建工作项目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制定文化学习菜单、公益服务清单、结对共建详单、党员志愿者名单、项目认领订单,有效促进了区域单位之间的互通共建、资源整合。
注重“转”,实现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工作成效
在功能定位上,从局部向整体转变。通过搭建三层联动的区域化党建工作平台,在各个层级对区域内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筹安排和充分利用。区、街镇、居民区党组织在共同理念的引领下,凝聚各方力量,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通过加强区域统筹,使驻区单位、两新组织、党员、居民积极主动参与到社会治理与服务中来,有效构建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
在资源整合上,从单向沟通向多方联动转变。区属职能部门、各街镇和各驻区单位提供的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更好地促进各单位将区域化党建工作转化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各单位通过资源与需求清单的梳理对接,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发挥驻区单位的特长和优势,切实促进双向互动、多方联动、共同发展。
在活动内容上,从常规向特色转变。结合松江实际,各街镇统筹协调本地区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融合,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特色工作。如新桥镇依托漕河泾开发区3.0版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园区内300余家企业合作,架起党建联建桥梁,盘活园区党建资源,以“共同需求、共同目标、共同利益”为目标,共商共议经济转型、城乡建设、社区服务等地区发展问题。
下一步,松江区将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完善区域化党建运转机制,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工作,进一步丰富党建联建项目,为区域化党建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