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机关党工委:在区域化党建中发挥机关党组织表率作用发布时间:2015/10/19 9:44:00 文章浏览:3518次 文章来源:区机关党工委
近年来,区机关党工委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深化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高机关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以联系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工作
2014年—2016年为期三年的第三轮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和第六轮社区党建结对,共有46个机关党组织与石湖荡、新浜、泖港、叶榭等七个镇的46个村委会结对共建,与四个街道的54个居委会结对共建。
进一步加强了机关党组织与基层组织的广泛联系。一是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开展“送温暖,解忧难”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结对村开展助学、助老、助残帮困等活动,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二是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主动为村支部提供最新惠农政策,对农村生产发展给予具体指导,为农民办理农产品免税手续。三是积极为结对支部办实事。各机关党组织动脑筋、想办法,在建立党员活动室、订阅党报党刊,购置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改建结队困难群众危房,协助修路等方面,为结对党组织提供资金帮扶、信息和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上一轮结对),各结对单位同上党课210余次;举办法律宣传、科普安全、卫生健康等各类教育培训讲座180余次;落实帮扶资金约72.74万元;捐赠各类图书5140册等。
突出组织主导、党员参与,逐步实现六有四转变。经过几年的推进,机关党工委系统各基层党组织逐步形成了“六有”工作方法,即:有组织领导架构,有双方共建协议,有年度目标计划,有具体共建内容,有联络互访措施,有活动记实台帐。特别是近几年,结对双方党组织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等,突出组织主导,注重党员参与,逐步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从单一扶贫帮困、做好事办实事向结对双方共建共享转变。结对重心从具体的物质帮助拓展到人才智力、科技科普、教育文化等无形资源整合和共享。二是从党员干部个人与困难家庭结对向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党建联建转变。从“一名公务员结对一户困难家庭”的结对模式转变到突出党组织主导、党员个人参与,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分工协作、共建联动。三是从机关党组织单向提供服务帮助向结对双方党组织双向互动转变。结对共建活动使村、居党组织得实惠的同时,机关党组织及党员个人也实地接受群众观教育,得以更好地察民情、接地气。四是从机关支部与城乡支部结对向“两新”组织、在松市属企业及驻松部队等多方结对共建拓展转变。
倡导“六带头六不要”,动员机关党员参与文明城区建设
近三年,在深入开展城乡党支部结对共建的同时,机关党工委加强了在职党员主动融入区域化党建,积极参与和谐社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作为先行试点单位,积极参与方松街道在职党员“六带头六不要”行动。以机关党员融入社区、服务群众为载,作为先行试点单位,积极参与方松街道在职党员“六带头六不要”行动。以机关党员融入社区、服务群众为载体,推动机关党员在社区发挥示范表率作用,主动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
党员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开展以后,各单位党组织认真发动抓落实,搭建平台有激励,机关党员社区报到率、活动参与率、社区满意率有新的提高。区委组织部党支部向党员发出“一二三”行动倡议,要求党员为和谐小区建设献一计、参与走访两户居民家庭、参与社区三次志愿活动。区审计局党支部向党员所在居民区发出告知书,党支部书记每年都主动电话联系居民区党组织,了解党员在社区表现,党员孙光连运用专业所长,主动承担居民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项目经费审计工作,经常放弃休息,加班工作,受到居民区党组织表扬,居民群众也交口称赞,事迹在松江报刊登。区纪委两名党员在居民区综合表现优秀,开元居民区党支部书面致信区纪委党支部予以表扬。区委党校教师多次义务为居民上党课,为居民区建设提建议、做实事等等。
面上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区机关党工委系统全面推进机关在职党员“六带头六不要”活动提供了契机。在近两年的党建考核、文明单位创建以及评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活动中,机关党工委已将基层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党员参加社区建设、服务基层群众列为考核和创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关党工委将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典型选树、组织学习交流等,强化基层党组织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化城乡结对,坚持服务群众,在区域化党建中积极发挥了机关党组织表率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