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台+制度激励:泗泾镇让党员在社区自治中“挑大梁”发布时间:2015/9/29 9:18:00 文章浏览:3756次 文章来源:泗泾镇
随着泗泾近几年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导入人口数量激增,社区管理的压力日益增大。泗泾镇党委积极贯彻市委“1+6”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有关精神,着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立足“一网三片五单”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从增强党员服务意识为抓手,通过创建平台和制度激励等手段,激发广大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在社区自治中发挥作用,有力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自治。
开展项目认领,退休党员发挥余热有平台
在各居民区内,不少老党员拥有一技之长,也乐于奉献,有时却因服务群众的通道不畅、载体不多而不知从何入手。为此,各居民区结合党员所长和居民所需,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让老党员们有处发挥,有力可使。比如:新凯三村开设的社区党员微诊所和周末微公益活动,让有医疗特长以及具备理发、维修等技能的党员定期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丽水居民区的党员服务社、新凯二村的“向日葵”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在社区开展社区调解、社会治理、医疗健康、学习议事、扶弱助残等方方面面活动;不少居民区开展“1+1”结对,组织身体健康的退休党员和孤老、高龄老人结对,在生活上提供帮助,更在精神上给予慰藉。通过党员义务服务,带动家庭和楼道,并辐射到整个居民区,弘扬道德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
强化制度激励,年轻党员参与服务有动力
在居民区内,很多年轻党员由于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而很少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无法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加强对年轻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思想引导势在必行。叶家居民区将支部党员进行分类管理,针对白领党员和待业的学生党员,开展“监督化”管理和“引导化”管理,通过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素质培训,提高年轻党员的党性觉悟,鼓励和引导年轻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景港居民区针对党支部中白领党员较多的情况,推出了党员积分考核管理模式,根据党员的社区表现评分,并与党员民主评议挂钩,通过积分激励,大大提高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在居民区内积极发挥作用的积极性。
整合片区资源,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有抓手
为了解决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流于形式的问题,镇党委以三个社区党委为基点,梳理排摸辖区资源,在结对共建、公益项目承接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参与社区调解、法律援助、公益劳动、结对帮困等一系列活动,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提供了有效载体。新凯社区建立“社事民情议事会”,定期召开会议,由社区民警、物业公司、业委会和党员骨干等共同商议小区事宜,形成共商共治氛围。会波社区则针对在职党员特点推出议事类、实践类等不同内容的服务菜单。议事类主要是对社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党员建言献策,比如社区群租反复的问题、流浪狗的管理问题等;实践类则是由党员自愿选择参与社区群防群治护楼队、社区调委会、违章巡察队、农家书场服务队、毁绿种菜纠察队、楼道清洁队等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管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