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亭镇党委:重视网络平台,推进社会共治发布时间:2015/9/22 13:13:00 文章浏览:3697次 文章来源:九亭镇
九亭镇共有居民区论坛80多个,版主300多人,认证业主5000多人,约有网民10万余人。自2010年7月召开第一次“网民沟通会”以来,九亭镇党委不断建立健全网民沟通长效机制,五年来,共召开沟通会30余次,参加网民500余人次,收集整理的560条建议和意见中,382条得到解决。九亭镇借助“网民沟通会”,在提升网民对政府决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实现党委与群众良性互动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取得一定成效。
主动对接 及时互动响应
通过网络平台、政府网站、“九亭社区”博客、“九亭生活圈”微博、“松江九亭”政务微博、“活力九亭”公众微信号和搜房网各居民区论坛等,定期收集和辨析舆情,及时发布信息。同时,政府网站的专管员、居委会网管员及时关注网络动态和舆论焦点,主动靠前为群众解惑答疑,排忧解难。一是主动对接网络民情。2014年全年共收集问题179个,集中在交通出行、城市改造等民生问题。在议题设置上,“网民沟通会”聚焦居民的出行、就医、就学、卫生、治安、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及居民关注热点、焦点问题确定会议主题。如2014年5月,根据网民对孩子就学问题关注度较为集中,沟通会设定为教育专题,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反馈各类咨询。二是及时回应网络诉求。如网民曾对九亭镇城市规划和交通出行多有抱怨,区委和九亭镇党委多次通过东方网等网络沟通渠道作出直面回应,提出要出台松江出台抢救性规划,充实九亭地区城市管理机构力量,努力建设一个环境整洁、出行便利的新九亭等建议,在九亭各大居民区论坛反响热烈。通过沟通、协商和引导,网民们逐步回归到理性,普遍认为“与其抱怨埋怨,不如大家同心共识、群策群力”“我们要用行动改善生活,而不是光去抱怨政府和社会。”政府与老百姓之间增进了包容理解,减少了误会埋怨,由最初的不满、对立转化成共识合力,共同参与。
突破屏障 加强直面沟通
通过召开“网民沟通会”等方式,把网民代表请进来,与镇相关职能部门面对面的沟通, 对网民提出的建议意见,及时进行梳理汇总,保证合理诉求都能在网上反馈,做到线上线下全方位互动。一方面汇集民智民意,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如在北九亭15个居民区的社区论坛置顶位置都曾出现过一条“签名召集令”,网民建议开通一条九亭到徐泾东地铁2号线的公交线。面对这一难题,在“网民沟通会”上的十多位主要版主通过实地考察并参考政策规划,提出建议构想,并向市有关部门递呈了建议书和近6000个居民签名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连接地铁9号线和2号线的706路公交车成功通车,极大改善了九亭居民的出行。一方面通过网民、版主们的特殊身份,及时、准确地向居民宣传政府相关信息。如曾有网民爆料九亭高科技园区锂电池生产厂家存在污染,这则消息一下子成了九亭各大居民区论坛上的热帖,跟帖回复达400多条,网上点击率一度超过了10万多,引发越来越多的九亭网民对落户的锂电池厂的网上投诉。九亭镇党委除了在网上积极回应外,还组织了20余名的网民、版主代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了解该公司的建设、生产情况,普及“锂电池”产品的科学知识,通过网民的解释、宣传,多数居民逐步消除了对锂电池的疑虑,倍受关注的“锂电池”事件也得到了有效化解。
分类处置 积极主动作为
对沟通会中反映的问题区分不同情况,及时有效处置。一是对能够解决的问题,当场答复。如当网民反映北九亭区域内没有公园,绿化少时,相关部门明确答复,镇政府在北部商务区规划建设一个占地约50亩的休闲公园用于改善环境和居民休闲,得到网民广泛支持。二是对发生在群众身边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即知即改。如在一次网民沟通会上,有网民提出了在九亭地铁站附近,存在乱堆放渣土及乱停车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会后,镇相关部门快速组织整改,及时清理渣土,并开辟一个简易的停车场。镇里的反应速度让网民们觉得满意又欣慰,这种解难事、办实事、即知即改的工作作风也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三是对不能当场答复或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解释。如对于网民们多次提出将涞坊路与七宝沪星路打通连接的问题,镇相关负责同志多次实地勘察,并邀请市建交委、市城市规划院等专家现场调研,但经综合分析后认为,打通此路难度较大,目前还不能实施。镇里及时将真实情况告知网民,最终得到网民的理解,有效防止事态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