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墩镇洋泾村党支部:敢把“负村”变“富村”发布时间:2015/5/29 14:03:00 文章浏览:3701次 文章来源:车墩镇
车墩镇洋泾村的党支部书记薛纪国曾是一家企业的厂长,1996年刚进村时,面对负债累累的窘境,薛纪国迎来的是别人质疑的目光和村民们的不理解,“一个小厂厂长,只会管理几个人,哪能做得好?再说了,前几任书记都没能管理好,他能怎么样?”村民们议论纷纷。
本来就不善言辞的书记更加沉默了,但他心里明白,组织安排他到洋泾村,是对自己的信任,于是他暗自下定决心:“人活一口气,我认账不认输。”他灵活利用村存量资产和现有的自然资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带领全村群众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艰苦创业,变“负债穷村”为“富庶强村”
2003年,车墩镇党委政府扶持经济薄弱村,在工业区内建造标准厂房,但每个单位需要自己出资启动资金,否则视为放弃。当时村里一穷二白,根本没有能力拿出启动资金,但薛纪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村级经济的机会,一旦错过今后就可能没有了。于是薛书记自己拿出5万元,再动员其他班子成员进行集资,最后筹集到了启动资金,建成了洋泾村第一栋2000多平方的标准厂房,年租金50多万元,为村集体积累了“第一桶金”。
在抓好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薛纪国还要处理银行的债务问题,通过几年的艰苦协调,最后银行核销债务1000多万元,村支付债务款项500多万元,利息50多万元,到2004年将银行的债务全部处理完毕,洋泾村的“债务村”帽子彻底摘除。债务问题成功处理后,薛书记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发展工作当中,他抓住机遇,大胆实践,2004年投入230多万元成功收购原洋泾村毛纺厂厂房,改建成标准厂房,年租金近80万元;土地复垦400多亩,村收益900多万元;积极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按照政府的要求,引进各类经济作物,土地年收入近200多万元;不断调整劣势企业,引进优势企业,工业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年;积极参与政府捆绑式发展,目前共计投入850万元等等,都为村级发展不断奠定基础。
在他的带领下,洋泾村从20多年前负债2000多万的“负村”发展为目前拥有1600多万元固定资产,村可支配收入达500多万元的“富村”。
一心为民,以真诚温暖民心
2005年,薛纪国在参与动迁工作时不慎摔伤脊椎,不得不在家休养,但他还是心系工作,经常电话询问村里的工作人员有没有解决好群众的安置问题、有没有群众不支持的情况、有没有出现家庭纠纷。等到身体好点了,他又忍不住跑进跑出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由于休息不足,薛书记至今留下了腰酸背痛的病根。他忘我的工作精神和榜样作用,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动迁工作也慢慢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最终洋泾村近300多户的艰巨动迁任务全部按时完成。
村民家有困难了,他总是给予无私的帮助;哪里出现问题,总能看到他奔波的身影;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出现,他用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本色,这就是洋泾村党支部书记薛纪国的真实写照。
利民惠民,让村民分享发展成果
“如今的洋泾村真是大变样了,经济上去了,我们群众也得到了实惠,看来薛纪国弄得不错呀。”“哎呦,好几年不回来了,现在路都不认得了,洋泾的变化蛮大的嘛。”几位村民在活动室交谈着。
现在洋泾村经济形势好转了,为了给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薛纪国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把环境治理、村级道路硬化和便民设施建设等一批民生工程提上日程。去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群众反映工业区垃圾压缩站异味严重,他得知情况后积极与环卫所协商,让施工队排放管道予以解决。针对群众反映的洋泾江河水发黑的问题,他及时安排人员开展寻查,与水务站协调解决方案,使河水逐渐恢复了原状,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2014年,他借薄弱村道路改建工程之力,先后进行了村级道路的拓宽和新建项目,村民们对此纷纷叫好:“以前去老年活动室和卫生室需要绕道,现在新建了道路,既方便了我们,又使周边的群众受益,这真是一件大好事!”
这些年洋泾村先后获得了“五好”党支部、文明村、市级安全小区、市级整洁村等荣誉称号,而新建宽敞的老年活动室、卫生室,修建的休闲小公园和健身设施等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更是让村民的幸福感不断攀升。
(作者:车墩镇洋泾村党支部 陆伟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