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线”(16)叶榭镇:十年磨一剑发布时间:2015/4/30 10:20:00 文章浏览:3875次 文章来源:叶榭镇
出生于1978年的魏发文,是北京武校叶榭分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他有着七零后共有的特点,勤谨刻苦、任劳任怨、稳重豁达。从办校伊始的举步维艰到现在学校管理工作的得心应手,这十年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武校的逐步壮大,也见证了魏发文的辛苦付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004年1月,北京少林武术学校上海松江分校正式成立,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的魏发文被委任为校长。
招生第一学年,全校从一年级到初三只招到不足80名学生,最少的一个班只有3、4个人,对此大部分人抱着不看好的态度。但魏发文却坚信,“生源虽少,但这有可能就是那引起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而这粒火种是决定武校能否在大上海立足的关键。”在挑战面前,魏发文一方面安抚新聘教师的情绪,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他坚持以身作则,带领校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时时处处为教职工做榜样,做给教师看,带着教师干,用严于律己的自我约束力影响、带动教职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每一份力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大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武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就这样,松江分校依托总校的品牌效应,在上海武术教育市场上很快打出了知名度。学校教职员工在魏发文校长的带领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心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武术学生。
同时,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里,面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复杂的区位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经营相结合无疑是上上之策。作为民办学校,松江分校面临不少困难,如生源不稳定,教职工流动性大等,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及其在社会上的形象。对此,魏校长胸有成竹,“不可否认,人才是流动的。但物质留人和情感留人双管齐下,我们还是可以留住人才的。”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学校都尽量为教职员工和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
现在武校从不足百人的小队伍发展壮大成拥有学生1100多名、光是暑假班就有学生400多名的大家庭。十年的教学路程,魏发文秉持着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态度,做到对学生,在思想上坚持正面引导,做一个知心人;在学习上坚持因材施教,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上坚持热忱关怀,做一个贴心人。
由于生源广泛,武校一直采取寄宿制、全封闭式军事化管理,但同时也意味着,学校白天要承担孩子课程教育,晚上要照顾起居安全。为此,魏发文在办校的十年来总是每天七点到校进行课前巡逻,晚上九点等学生宿舍熄灯后,亲自一一查房,这样的活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做,可是十年来魏发文总是选择亲自上阵,“这是对自己负责,看过才能放心,也是对孩子负责和家长负责。”
或许在外人看来,武校具有一定神秘和特殊性,根据学生的兴趣,他在开足开齐文化课程的基础上,辅以各类武术课程,按照校训“走文武双全强者成才之路,做独立奋进保家卫国之人”作为学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力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学生的未来、家长的利益要放到第一位”魏校长说。几年来,松江分校时刻把“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硬件设施和塑造品牌”作为办校指导方针。
厚积薄发,如日方升
在魏发文正确的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引导下,学校教职员工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精心培育着每一批学生。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多次组织策划在校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演出。在镇、区、市,乃至全国性的舞台总能找到他们的身影,第13届上海运动会幕式上出色的武艺表演、2008年特奥会上的惊艳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中的精彩才艺展示……这些都令人眼前一亮。谁曾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竟是藏龙卧虎之地。厚积薄发的叶榭武校在不断给大众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自己一时间名声大振,家长纷至沓来咨询参观。至此,北京少林武校上海松江分校完成华丽转身,正式踏入武术学校的荣耀征途。除了大型公益演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武校自2011年开始,便与叶榭敬老院结对,每逢重阳节,魏发文便亲自带着买给老人们的水果、领学生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到敬老院帮忙清理垃圾、陪老人聊天,还为老人表演武术节目,他们用一颗热诚温暖的心,尽其所能地为老人们服务。
回顾上海分校十年来从破土而出到枝繁叶茂的成长历程,凭借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教学质量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上海松江分校在众多武校中异军突起。众多学员或考入体育院校继续深造,或步入体坛摘金夺银,或步入影坛一展才艺。“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上海松江分校在魏发文的带领下未来的道路将更加平坦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