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亚飞走进松江电视台《茸城之光》演播室畅谈“三农”问题发布时间:2014/4/25 16:13:00 文章浏览:6114次 文章来源:admin
“未来的农业地区,将是一派田成片、树成林、水互通,社会安定有序的江南田园风光。”在区委书记盛亚飞的描绘下,一幅美丽的蓝图跃然眼前。4月24日上午,盛亚飞走进松江电视台《茸城之光》演播室,就“三农”问题和农民、农业工作者面对面交流。
“根据我们家现在的劳动力,种300亩地不是问题。区委、区政府是否考虑过再次扩大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一开始,泖港镇黄桥村的家庭农场主张小弟就问出了不少农民的心声。盛亚飞回应,依赖机械化水平逐步扩大规模是松江发展家庭农场的必然方向,但当前我区家庭农场发展刚刚起步,同时还面临着农村人口问题等多个未解决的瓶颈,所以还是坚持“适度规模、逐步扩大”,首先让更多普通农民受益。不过,在选拔农场主时,我们会兼顾公平公正,首先让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承包种地。
前几年,家庭农场有每亩200元的补贴,如今已经将其调整为奖励机制。一名家庭农场主问盛亚飞,这样的奖励机制是否会长期执行。盛亚飞回应,对种地进行补贴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一项举措。如今,松江将直接补贴转化为对规范种地的考核奖励,本身就是一种优化。他相信,这样的奖励会长期执行下去,而且还将有持续增加的总趋势。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也成了演播室内的另一大热议焦点。一名来自叶榭的集体资产社员问道:为啥改革以后,有的镇进行了分红,有的镇却没有进行社员分红?盛亚飞打了个比喻:和企业发展一样,分红主要看的是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浦北地区土地升值较快,所以资产经营情况也比较好,社员自然能拿到资产分红。相比之下,浦南地区的情况不如浦北,需要积累一定的经济效益后才能实现分红。
那么,社员手中的集体资产股份能否转让?盛亚飞答道:“目前我们并不主张这样的转让行为。”在他看来,如今松江的发展远未止步,集体资产的价值还没充分体现。为了保护农民利益,目前我区规定股份不得转让,但从长远来看,将探索开放转让机制。
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更加舒心。这是不少居民近几年的直观感受。来自泖港镇的一名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提问:我区对农村生态建设还有哪些长远规划。听到这个问题,盛亚飞向其介绍了我区目前正在推进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编制管理之网,即借鉴泖港108个片区的管理经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推进林网化建设,把当前全区的绿化“空挡”补上;三是把早期发展乡镇企业时遗留下的小工厂逐一拔除;四是推进宅基地归并工作,计划用5年时间将城镇化地区约1.04万户宅基地彻底归并。“背靠佘山、面向黄浦江,既拥有繁华的都市,又是一片能够休闲憩息的乐土。”最后,盛亚飞用这样一句话描述松江。
广大网友可以登陆松江新闻网进行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