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发布时间:2012/6/13 8:13:00 文章浏览:6637次 文章来源:admin
年轻干部培养是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如何为年轻干部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和拓宽培养渠道?近年来,松江区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
安排到最“难”部门磨练
今年5月初,区建交委办公室主任宋莉和区纪委信访室副主任王骏作为新一批为期半年的挂职干部,到区信访办挂职。来访接待、接听电话、复查复核……经过一个月的锻炼,他们对这些面广琐碎的工作已得心应手。
年轻干部大多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然而脱离自己原先岗位,能否妥善处理好群众关系,能否具有对情况的预判能力,有没有应对突发状况的胆识和反应能力,这些都是全方位考验年轻干部的指标性内容。目前,松江区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挂职锻炼轮换制度,每年两批年轻干部到接触群众多、岗位锻炼性强的区信访办挂职锻炼,每批挂职半年。“在这里,大事小事都会遇到。”王骏有感而发。王骏在单位里也是搞信访的,但毕竟范围小,没那么复杂。而在区信访办,则要熟悉各领域的法规政策,这就逼着自己什么都要学。“职能部门的敏感性要强、作出决策要更慎重,群众工作也要更实更细。”作为职能部门的一名年轻干部,宋莉感悟到,很多问题其实可以化解在第一时间,却因为职能部门的疏忽而造成了矛盾。她说,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后,对群众感情的考量会更多。
区委组织部和区信访办负责人表示,信访挂职锻炼收到的是“三赢”效果:年轻干部能够大幅度提升自己在群众工作、沟通协调方面的能力,组织部门能跟踪培养一批务实、有效率的后备干部,信访部门则增加了信访干部人手。除了挂职锻炼外,近年来还结合重大活动,安排了100多人次的年轻干部参与到特奥会、迎世博、“5·24”佘山专项行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目前,松江区还有17名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的后备干部在援藏、援疆、援滇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逐步完善教育机制
在多年开展年轻干部教育的基础上,自2009年起,松江区逐步完善教育机制,确保每年组织一期青干班和中青班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这里成了提升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培养优秀后备干部的“沃土”。如今,每期中青班学员都要前往部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锤炼青年干部的意志力。为增强党性修养,年轻干部们要在培训期间进行一次“红色之旅”,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到红色圣地进行实践学习。在理论学习上,除了传统科目,中青班还邀请区委书记现场座谈为学员答疑解惑,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专题讲课,让学员们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学习平台还为青年干部们提供了思想火花碰撞的机会,学员们能结合工作岗位畅谈对难点问题的看法等。
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往往是“教什么,学什么”,而2010年6月启动的干部自主选学则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变成了“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至今,有1000多人次的干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自主选学平台。在自主选学过程中,区委组织部通过调研,发现干部们感兴趣的专业门类“五花八门”,有法律、经济、社会管理,更有人对艺术类感兴趣。许多干部还希望利用大学城资源请高校教师来授课。通过区大学城服务办牵线,这一愿望很快实现——华东政法大学安排法律专题,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安排经济专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安排财会专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