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创和谐社会之优——党代表热烈展开讨论发布时间:2011/12/23 9:21:00 文章浏览:6148次 文章来源:admin
和谐社会,紧系民生。区委报告在后五年奋斗目标中明确提出“创和谐社会之优”。从哪些方面优化?怎么优化?代表们聚焦社会管理、文化发展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为百姓谋求福祉,一番番真知灼见碰撞出智慧火花。
创新管理机制,迈向宜居乐业
松江新城规划面积扩容至1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10万人。报告描绘出的发展蓝图振奋人心,代表们同样也产生共识:后五年将是松江社会管理的“攻坚期”。
“社会管理,重点是加强人口管理,首先要‘以业控人’。”姚平代表在讨论中说,松江的人口管理应该乘转型发展的契机,用高端产业吸引高端人才,从根本上提升社会整体素质。在人口综合管理上,要形成有效机制,通过整合协调各方资源、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真正形成人口综合管理和调控的大联动工作格局。
“社区是社会建设的基础。社区管理要实现居民自治、区域共治、舆论推动的整体合力。”孙建国代表的观点与区委报告内容不谋而合。《报告》要求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为主体、驻区单位和物业管理机构积极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参与社区管理的主体多了,人民群众获得的实惠就多了,宜居乐业的目标也更近了。”
宜居乐业的松江,还需要构筑起城市安全防线。曹国平、杨玉林代表表示,在当前的维稳治安工作中,现代科技防范体系正逐渐成为重要依靠手段之一。未来5年,我区在图像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建设上有目标、有步骤。在实际推广中,应进一步切合松江实际,发挥最大的作用。同样,“两个实有”登记等基础性工作也非常重要,在加大人、财、物投入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升登记数量和质量,确保社会安全。
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居住更加舒适、环境更加优美”,区委报告对松江的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让来自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一线单位的代表们深感使命重大。
市政项目建设是城市化发展的“筋骨”,在沈谦代表看来,如何把《报告》的精神、要求渗透到建设行业,是他们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他认为,松江的城镇建设要不断提高新、老城区的道路通行能力,还要从建筑建材市场监管、燃气行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等各方面多管齐下,创设完备、优良的城市基础设施大环境。
基础设施先行,公共服务也要跟进。冯水火代表说,过去五年,松江公交车数量翻了一番,乘客数量几乎翻了两番,成绩斐然。下阶段的公共交通工作将继续落实惠民措施,增加公交吸引力。同时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和公交线网,为松江的道路排堵保畅作出贡献。“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内容。”徐玲蓉代表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松江要着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规范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加大环卫设施投入和建设等。
发展繁荣文化,驱动转型发展
松江历史底蕴深厚,人文气息浓郁。区委报告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激发了代表们对做好这项工作的决心,表示将致力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明精神成为松江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辖区内拥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仓城历史风貌区,如何在挖掘传统文化的同时,兼顾发展效益?来自永丰街道的何伟康、金明平等代表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文化建设的“三个结合”,即是要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结合、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人才培养相结合、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意相结合。“松江要建设一个标志性的代表雕塑,要充分整合起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要对文化场馆作最好的规划、布局。”朱林海代表坦言,松江的文化发展建设仍有许多瓶颈亟待突破。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就是要突出市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市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让更多市民参与文化活动,让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