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党旗在这里飘扬(四十九)】新浜镇:用最接地气的办法筑牢农村“防疫墙”发布时间:2020/2/13 9:38:00 文章浏览:6322次 文章来源:admin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松江区新浜镇各居村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排查工作,村“两委”、党员志愿者带头,广泛发动村民群众,用最接地气、最管用的办法筑牢农村的“防疫墙”。
村头广播响起来,土方法最管用

“各位村民朋友们,非常时期,请大家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 随着村埭田头的朗朗广播声,文华村全面拉响战“疫”警报,这套由东方有线建设的应急广播系统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大作用。
“每隔50、80米的间隔装一个,村里共计有13个广播,村委会里设立了播音室。”文华村党总支书记吴雪平介绍,村里从2018年开始就拥有了“土电台”,村里老年人居多,别说让他们上网,有些阿伯阿婆字也不识,“有了广播,防控的事广播里一说,大家一听就明白。”
“要勤洗手、少出门、戴口罩,听多了,我们都记住了。”村民沈文良说,每天响在耳边的广播声,几乎已经听成了习惯。田头的广播,不仅村民听进去了,村里的外来人员也把广播里的告知放在了心上。在村后电梯厂工作的安徽籍员工尹宗凤,听到广播里的外来人口登记通知,放下行李第一件事就到了村里,主动配合登记。
让防疫信息真正传播到户,广播有效的前提,还要“有料”,内容要实实在在,还要用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去传播。为此,广播采用了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播报。村委会工作人员李琼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把每天各种有关防控的书面通知,“翻译”成当地的“大白话”,然后通过广播广而告之。接地气才能有人气,“小年轻讲起本地话来还不错,听得也明白”,李琼的白话播报也获得了村里大爷大妈们的广泛认可。
借力最响说唱团,防控宣传接地气

“村民朋友们:春节好!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有扩大的趋势……”每隔两三个小时,胡家埭村的村民,就能听到“百灵鸟”文艺队“游村”说唱宣传的声音。大年三十,胡家埭村党总支书记陈佩君手写的“九条”预防疫情注意事项,略作修改后,用胡家埭村方言唱出来。头一回“游村”,村民们都不自觉地放下手里的事,跑出来仔细听。
村民方维珍是胡家埭村百灵鸟文艺团团长。这些天,方维珍和几位团员组成了文艺宣传小队,他们拿着锣鼓和大钹,戴着口罩走在村头巷尾,举着小喇叭,宣传疫情防控小常识,告知村民不要出门。“文艺队现在是我们村宣传的法宝。”这样的方式收效好。最近,不少村民见到陈佩君,主动说:“野味不能吃,也不要杀,不聚会,不串门,我们都知道……”
春节假期这些天,村委会工作人员、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外来人口协管员都被调动了起来,齐心协力做宣传。党员陈丽峰前些天手受伤但主动取消了病假,投入防控工作;村委干部陈希安和徐成晨,正在离沪休假的路上,又调头返回了工作岗位。“乡村区域面积大,外来租户的比例也不小,要确保每辆车、每个人的出入信息都精确掌握,工作量很大,这些天虽然忙得连轴转,但都很投入。” 村党总支书记陈佩君说。
排查一严到底,筑牢农村“防疫墙”

“你好,新浜村村委会是吧?我是73号的村民,刚从外地自驾开车返沪,向你们报备一下”“好的,我马上登记备案,请您自觉居家隔离14天,期间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与我们联系,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伴随着返沪高峰的到来,新浜村村委会接到村民主动来电报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新浜村党总支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通过在出入口增设宣传横幅、宣传栏张贴公告,加强疫情防控正面引导,使得返沪人员积极主动配合的程度大大提高。村两委班子、党员志愿者每天行走在村内,加大外来人员排查、登记力度,挨家挨户张贴告知书,筑牢“防疫墙”。对确认的未返沪人员通过电话逐个核实,了解返程动态,告知主动登记等事项,确保排查工作不漏户、不漏人,无缝衔接。
在返沪人员排查登记处置过程中,村党总支梳理形成了“多渠道信息收集、多方位人员巡查、多层次发现上报、多预案应对处置”的流程,展开严密筛查、地毯式排查、不间断检查,确保回来一户、登记一户、不漏一户。同时实行“挂图作战”,量化细化防控工作,分层施策、精准防控,织起一张坚不可摧的防疫“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