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港镇:党建引领大调研 沉下身子解民忧发布时间:2019/1/18 10:53:00 文章浏览:7118次 文章来源:泖港镇
泖港镇大调研工作始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扎实做好各项规定工作,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融入大调研,打上“泖港烙印”。通过认真听民意、解民忧,一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急难愁”问题得到解决,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持续改进。
突出“党建引领”,彰显泖港特色
泖港镇党委在大调研中始终强调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领导班子以上率下,结合中心工作,主动认领调研课题,撰写调研手记14篇,形成调研报告15篇。镇党委多次对大调研工作进行专题研讨,研究并通过了全镇大调研的工作方案,抽调镇后备干部组建镇大调办,细化调研走访安排表,制作下发了泖港镇《大调研记实本》,对填写内容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制作下发《泖港镇大调研走访联系卡》、“大调研意见征询箱”和大调研宣传版面海报,发放大调研入户宣传品,在《泖港视界》社区报和微信公众号开辟大调研专栏,畅通群众反映问题通道。编制大调研简报13期,下发大调研工作提示9期,在全镇营造了浓厚的大调研氛围。
泖港镇党委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调研走访中,重点关注农户、“沉默的少数”、乡村创客、民营企业家、家庭农场主、泖港新乡贤等群体的走访调研,切实做到“问需”“问计”。将大调研工作与基层党建服务站点、网格党支部建设、党建示范走廊打造、党建“15分钟”同心圆构建等工作深度融合融入。如,在新建村网格党建服务点设立的“回音壁”上,张贴了党员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和建议,同时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的共同监督,受到网格群众的欢迎与好评,也使泖港大调研工作更加接地气、聚人气、有热气。
敢于“动真碰硬”,聚焦破解难题
泖港镇党委始终把“沉下身子解民忧”作为大调研的工作目标,面对大调研收集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制约乡村振兴发展的“老大难”问题,镇党委不绕弯不回避,始终保持唯实唯干、克难奋进的作风,勇于“挑重担”,敢于“啃硬骨”,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如,在大调研中,针对群众普遍提出的农民宅基房翻修翻建问题,镇党委一方面积极向上反映争取,一方面主动作为、不等不靠,通过蹲点调研、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调研方式,掌握实情,研讨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在市、区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黄桥村“双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全镇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完成编制,为今后村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又如,泖港作为农业重镇,在大调研中,针对农民反映的持续增收问题,镇相关职能部门加大力度组建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党支部,党员骨干引领,鼓励家庭农场主走入市场,从“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推升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再如,在农村地区大调研中发现,农村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淡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就地焚烧、填埋的现象仍然存在,为解决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这道难题,镇相关职能部门整合绿色环保服务资源,多举措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实施,在全区率先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泖田绿色小屋”再生资源交投站的2.0版本,助力完善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保障了泖港市容环境质量连续42个季度位居市郊123个街镇前列。
狠抓“严实作风”,激励担当作为
大调研开展以来,泖港镇党委坚持听实话、察实情,把大调研作为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用脚步拉近干群关系,使大调研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同时,研究制定《泖港镇大调研工作督促考核办法(试行)》和《泖港镇大调研问题收集反馈工作制度》,以制度形成约束,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意识,把好的做法和经验形成制度,已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30项。成立镇督查办,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督查4次,形成督查专报4份,通报大调研督查中发现的不严不实情况,对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机关部门负责人建立约谈机制。常态化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专项汇报等方式对大调研工作进展、成效及制度建设等情况进行督查,总结经验、推广示范,将大调研工作成效列入绩效考核,确保大调研导向不偏、热度不降、力度不减,常态化推进作风建设。
巩固“常态长效”,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大调研工作转入常态长效化推进,泖港镇党委研究制定了《泖港镇关于建立大调研常态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把大调研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效的“动力引擎”,由镇主要领导亲自抓,镇党群办负责日常工作开展,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大调研信息化平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加强对重大调研课题的规划、部署和协调,常态化调研走访与专题性调研走访相结合,主动破解乡村振兴发展难题,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推进全镇党员干部作风更加务实硬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