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年的“企业服务年”活动临近尾声。9个月来,全区各部门围绕保增长和调结构两个目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服务工作。据区监察局、经委、企业服务中心最新信息,活动开展以来,共征集到区内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244条,至今140条已落实整改、41条正在解决中、53条被列入整改计划。
据介绍,244条意见和建议主要包括交通、道路、照明等周边环境,政府行政效率,用水、用电、融资等诉求;分别涉及34个政府部门,其中14个部门已将所涉意见和建议全部完成整改。区监察局表示,在244条意见和建议中,有10条由于超出政府职能范围等原因,暂时无法解决。
“企业服务月”升级为“企业服务年”,并非简单的字眼变化。在上海东洋炭素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如今企业与政府沟通联系的渠道更为畅通,松江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态度也更加积极。8月中旬的一天,东洋炭素公司负责人在参加区长孙建平主持的一个座谈会时反映,新项目建设遇到了一些难题。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孙建平即带着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前往公司现场办公。9月1日,新建项目顺利开工。
“目前区内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渠道,在技术上完全畅通,企业可随时随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区监察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据悉,这主要得益于今年2月份推出的“政企互通平台”和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对口走访联系企业制度。在“政企互通平台”上,企业可通过电话、邮件等各种方式,找到政府部门。
通过联系企业制度,区政府领导对口46家重点企业,175名街镇、园区党政领导联系服务517家企业。在此基础,企业服务年工作办公室还梳理排摸出1000多家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在“企业服务年”活动中,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始终将企业的难题放在心头。今年6月,维纶物流公司向洞泾镇政府提出,二期项目办证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很快,副区长张培荣就带着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企业召开专题协调会。第二天一早,企业负责人就得到了项目被列入绿色通道的好消息。区税务部门选派精英为企业上门送服务,实行预约服务、上门帮扶等;区财政局则对重点企业开展“送政策上门、送辅导上门、送服务上门”的“三上门”服务。
通过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实现保增长目标,今年有关部门相继推出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缓解企业融资难、加快电网建设等重点服务内容。至10月底,全区通过绿色通道新开工的产业项目达20个,120个在建项目中,86个已经竣工,并有22家投产。在融资方面,区担保中心的可发放贷款额达到5亿元,今年已为143家企业提供担保,总计担保贷款4.87亿元。不仅如此,5家新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推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以“企业服务年”促进松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今年以来,区各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制定了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同时,还加快政府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来松投资的准入、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