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山镇:党建服务站显效应 环境治理难得解决发布时间:2017/1/13 12:38:00 文章浏览:6418次 文章来源:佘山镇
风光秀丽的桃园、味道鲜美的桃子、富有文艺气息的村落……这些都是独家的“新镇印象”。在佘山镇发展既有亮点、有特色,又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农业时,新镇村无疑留下了斑斓的一笔。但近些年来,这里出现了一些不规范养猪户,不规范养猪行为造成的环境脏乱差,给村子带来了不少麻烦。得益于区域环境综合整治这项大工程,村民们盼来了解决麻烦的“曙光”,在新镇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新镇村党建服务站积极发挥作用,助力解决养猪户等环境整治难题。
不规范养猪 带来环境困扰
这些养猪户在选择养猪场地点时,往往都遵循着依水而建的原则——这样一来,养猪户在做清理时候更便利,废水常常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就被直接排入附近的村内河道,形成了黑臭水体。加上这些养猪户大多数都不能规范操作,猪的排泄物暴露在室外他们也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养猪场内大多都是臭味难闻。
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感受最为直接,对此也满是怨言:味道很大,这样的生活环境里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受到了威胁,好好的乡野环境被破坏,这般景象和咱们佘山格格不入。村民们也曾主动去沟通,对不规范养猪户进行劝解,但并没有什么改观,无可奈何的他们只好向村支部反映情况。
责任肩上挑 助力环境治理
在党支部领导下,党建服务站志愿者与清退工作小组成员一起,多次主动上门开展工作,甚至放弃了双休日等休息时间。每一个养猪户都像根难啃的“硬骨头”,特别是位于村三界址的养猪户,头几回的约谈都让志愿者都吃了闭门羹,当事人或是避而不见、不肯露面,或是怒目相向、恶语伤人,但志愿者始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镇党委、政府的决心和环境整治的政策和清退外来种养户的意义,耐心细致地给养猪户说开说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并通过区环保局介入测试违法排放、耐心约谈、发放告知书等方法,让养猪户放弃继续养猪为生的念想,配合做好清退工作。
经过几番洽谈协商之后,养猪户也逐渐开始接受,并告诉党建服务站志愿者:“不是我们不搬,但现在我们养的这些猪,一时之间也卖不出去,有的猪还小,现在又到处在搞清退,搬也没地方搬。” 支部书记、党建服务站站长杨爱娟表示:“只要你同意清退,时间上我们可以商量,但是不能再产生小猪了,剩下的事情我们一起帮你想办法。”除了做思想工作,党建服务站志愿者也积极帮助养猪户多方联系买家、清理环境,同时做好实时监管和政策宣传,最后顺利完成了三界址1976平方米不规范养猪场的清退。截止目前,新镇村已经完成了4户养猪户的清退工作,共清退生猪 2344头,另有1户也已签下承诺,不久后剩余生猪将全部出栏并做好清退工作。
水环境治理 继续发挥作用
随着清退不规范养猪户、河道清理和其他“五违四必”工作的推进,村里环境有了明显好转,空中的臭气闻不到了,河水的颜色也变透了,老百姓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原来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一些抵触情绪的村民看到问题解决,如今也纷纷对村里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大家都盼着整治后自己的村变得更漂亮、更和谐、更文明。党建服务站也“趁热打铁”,通过发放《同创共建告知书》、《关于松江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简介》及调查问卷等宣传资料,使村民对松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有了更多了解。
不规范养猪户清退行动是村里部分污染根源的终结,却也是全村环境治理的又一新开端。松江已全面启动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佘山镇正积极制定落实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新镇村也将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杜绝不规范养猪事件的再发生,同时也将积极发挥党建服务站和党建服务点的功能作用,从加大宣传力度入手,发动和引导村民共同参与村容村貌整治,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形成常态化,共同营造干净整洁的家园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