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一组黑色的数字,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刻下一道无法抚平的伤痕。
一年后的今天———
悲伤仍在心底,生命已然蓬勃。在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际,让我们告慰罹难的同胞,告慰牺牲的烈士———
13亿人民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灾难中顽强挺立的灾区人民,正在勇敢地开始新的生活。
让我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告诉自己、告诉祖国、告诉世界———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挺起不屈的脊梁,万众一心、奋勇向前,一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书写民族复兴新的辉煌篇章……
深情的牵挂始终如一
这是一个个牵动人心的地方———
2008年岁末。胡锦涛总书记再赴四川灾区。总书记用整整三天的时间,逐一考察各个地震重灾区,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和群众生产生活情况。
中南海与地震灾区始终情相通、意相连———
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发生后,胡锦涛当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当晚,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5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赶赴四川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慰问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5月31日至6月1日,总书记又亲临陕西、甘肃地震灾区,实地考察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地震发生后,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中央领导同志也相继奔赴救灾一线,指导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震后2小时,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紧急飞赴四川灾区,当晚在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此后几个月里,温总理又先后6次前往地震灾区,看望刚刚复课的学生,亲临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指挥抢险,参加北川中学开学典礼……
震后的灾区,百废待兴。党中央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作出及时部署———
“及早谋划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工作,尽快研究制定扶助措施,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5月17日,胡锦涛总书记就灾后恢复重建作出重要指示。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就灾区恢复生产提出了具体要求。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灾区重建的前期准备、规划制定等作出具体安排。
震后不到一个月,国务院及时出台《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全面修订防震减灾法……
截至今年3月底,四川纳入国家规划的灾后重建项目已累计开工12728个;截至目前,因汶川特大地震而失业的150余万人员中,已有129.6万人重新实现就业……
英雄的人民无所畏惧
特大灾难留下巨大伤痛。一个个幸存的人们以无比的勇气,与伤痛顽强抗争,在灾难中勇敢挺立———
每天要3次换药,痛得难以忍受,但17岁的北川女孩刘旭从不言痛。因为她渴望尽快回到同学和老师身边……
青川东河口,黑色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村里遇难者的名字。每天,何先通都会在妻子的名字上摆放一枝菊花,然后到不远处的一间小木屋,向祭奠和参观的人们售卖菊花,用卖花挣来的钱养育还在念书的儿子。
灾区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双手重建家园,用双手播下希望———
天刚亮,一支由7匹马组成的马队从甘肃文县梁家山村出发,去驮运砂石、水泥、砖瓦等重建物资。极为偏僻的山村,封顶的新房越来越多……
一位位普通的党员干部,始终是带领灾区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主心骨———
在北川安昌,有这样一群党员干部:失去妻子的乡党委书记,每日奔波于各个重建工地,累得几近呕血;痛失母亲妻儿的乡长,挨家挨户为受灾群众建房发放补贴……
每天,人们都在忙碌;重建,一刻也没停下———
到5月8日,川、陕、甘三省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99.5%,倒毁住房重建开工95.7%;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已完成48.9%,倒毁住房重建开工40.1%;各类学校开工75%,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开工60.6%……
浓浓的真情永在奔流
4月21日下午,汉旺镇东汽中学的残垣断壁上,志愿英雄陈岩与穿着洁白婚纱的妻子在这里拍婚纱照,人们纷纷赶来祝福……
震后第一时间,陈岩赶赴都江堰、汉旺、北川等灾区,连续奋战、成功救出29名生还者。一年来,陈岩每周都往灾区跑,继续无私地帮助那些幸存的孩子。
截至去年12月20日,带着捐赠者炽热的爱心,399万床棉被、490万件棉衣裤、431万件衣服、45万件取暖用品,及时送到四川灾区;
截至4月9日,18个支援省市确定支援四川18个重灾县(市)项目2375个,确定援建项目总投资额517.41亿元,其中已到位援建资金186.05亿元,已开工援建项目1175个……
灾难,让许多人失去工作。援建人员知道,就业岗位对灾区群众有多重的分量。在北川,“鲁援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职工都请北川人。目前,有100多名当地人在这个厂子上班,许多人家的基本生活开支有了着落。
再大的灾难,都不能压制生命的蓬勃;再多的困难,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据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