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献策聚力量、锐意进取画蓝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时间:2015/1/22 9:53:00 文章浏览:6812次 文章来源:报刊网站
一年初始迎盛会,群贤聚首谋大计。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松江发展大局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逐一详解,提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政策和改革“清单”。带着满腔热情和自豪,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领域,用最细致的关注和最朴实的语言,为改革发展献策。
发展的落脚点在民生
“我们的经济发展成果若不能惠及广大市民,这样的发展就是存在问题的。”姚建峰代表的话语虽然直白犀利,却一语中的。发展的落脚点在民生,而这也始终是代表们最关心的话题。
高宏林代表将他的目光锁定在一串数据上:今年新增养老床位1206张;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个、社区助餐点8个……“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政府工作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和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他建议,松江下一步应该发挥自然禀赋优势,除了要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还要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上下功夫。《报告》提出,2015年将新增学校8所;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探索分级诊疗制度。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如何将公共资源供给与人口调控有效衔接,引起了不少政协委员的思考。孙志宏委员表示,自己最关注的是新建学校的质量,此外,教育发展应为区域发展和人口政策做好支撑。陈聪丽委员则认为我区迫切需要解决医疗人才流失和引进难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社区医院发展,提高医生水平。
用包容的态度鼓励创新
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本次“两会”被提及最多的关键词之一。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如何适应新常态,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科技创新要潜力?”
夏爱军代表认为,转型发展,就是要让政府建造载体平台,吸引一串企业联盟入驻松江,而不是几家企业单打独斗。为此,政府应该花功夫在给好的项目融资、风投方面的支持,提供公共服务,用松江的新城效应把好的人才引进来、留下来。
杨俭委员认为,上海人素来讲“规矩”,要求办事守规矩,这种传统有得也有失。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不过,我们也要对错误有充分的包容性,我们的科技研发理应允许犯错,在一次次尝试中推动发展。”
2015年是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政企分开体制机制改革后,谋求新发展的关键之年。胡永表代表谈到园区今年的发展目标时表示,2015年,集团公司将进一步明确“园区运营商”和“产业投资商”的定位,并多管齐下推动多项工作:推进企业化改革,抓实资产经营,提升服务产业项目建设能力,加快建设跨境电商集聚区、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进口保税商品直销中心,改善园区综合配套设施,逐步建立生态园区。
推进法治建设强“筋骨”
在谈到对今年《报告》的第一印象时,代表、委员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其中最大的亮点:将政府自身建设的内容单列成章,进行重点部署。大家认为,这种安排让人为之振奋,充分说明了我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治区的坚定决心。有代表在审议中斩钉截铁地说道:“依法治国,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公开的法律对各类事项进行明文规定,所谓‘内部操作'应该坚决摒弃。” 朱德培委员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设法治政府不仅是要求工作人员依法办事,更是应该要制定完善的制度。
刘洪委员认为,《报告》将“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放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段落内,这无疑提醒着所有职能部门,不能在出现了问题以后再找法律顾问“灭火”,而是要在决策阶段就融入法治思维。法律顾问不应该仅作事后处理和紧急补救地工作,而是要确保不出问题、减少问题。此外,法律顾问也分多个领域,涉及民法、行政等多个方面,若要真正最大化发挥作用,就要做到资源共享和“术业有专攻”。